本次大會主題論壇由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組委會主辦;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中國神經科學學會、上海神經科學學會、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承辦;中國金融信息中心協辦。
本次論壇云集了腦科學與智能科技領域的頂尖科學家、知名教授、人工智能領域的企業家,圍繞“智慧·融合:腦與智能科技之未來”主題,通過報告和高端對話、圓桌交流形式,為觀眾們帶來了一場學術價值極高的學術盛宴。
上海市人大副主任莫負春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致辭。莫負春表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必須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集中優勢資源和力量,在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基礎理論方面取得突破,將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和人工智能的發展緊密結合,真正將腦科學和人工智能從跨學科融合發展成“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產業融合領航者,讓上海成為世界人工智能精英的創新創業樂園。
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任務局副局長齊濤在講話中指出,中國科學院作為科技創新的國家隊,十分重視前沿科技的發展,十分重視腦科學和智能科技的創新,擁有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和先進的基礎設施,產出了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包括:全球首個體細胞克隆猴的誕生、全球首個基于深度學習的處理芯片“寒武紀”的成功研制與應用等。他強調,腦與智能科技的發展方興未艾,仍有許多亟待解決的難題,因此學術界、產業界、政府應該直面挑戰。中科院將繼續加強腦科學和智能科技的創新發展,特別要加強腦科學與人工智能的交叉與融合研究。 腦與智能科技的創新與應用,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中科院堅持“開放興院”發展戰略,衷心歡迎海內外廣大學者、企業家和我院開展多種形式的深度合作,共創大業,為世界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智能+”時代,關注腦科學與人工智能的融合
人工智能的發展,最早可以回溯到1946年世界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的誕生再到1950年著名的“圖靈理論”,最后到1956年Dartmouth會議上“人工智能”被定義。若干年間,人工智能迎來了一個又一個發展黃金期。由1970年第一款感知神經網絡軟件和聊天軟件被發明到1990年Hopfield神經網絡和BP算法的提出再到2006年Hinton提出的深度學習技術以及圖像語音識別領域的成功,使得世界從此進入了“智能+”時代。
人工智能未來的演進發展將分為計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認知智能,在此期間真正需要突破的是讓計算機理解、思考、進行自我學習。通過深度神經網絡、大數據和漣漪效應等一系列促進人工智能突破的成功因素,將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和人工智能的發展緊密結合,真正將腦科學和人工智能從跨學科融合發展成“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產業融合領航者。
構筑平臺,中科院聚焦科學與智能科技領域開創性、引領性研究
人工智能已經成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正在對世界經濟、社會進步和人類生活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舉辦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是共同謀劃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也是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
為了促進中國腦科學與智能科技研究交流與合作,擴大國際影響力,中國科學院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聚焦腦科學與智能科技領域進行開創性、引領性研究,著力培養全球頂尖的專業科研團隊,為我國建成腦科學與智能科技研究領域高地貢獻力量,為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力量。
匯聚一堂,學界業界高手“浦江論道”
主題論壇由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長張旭主持,腦科學與智能科技領域最具有影響力的專家作主題報告,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與技術實踐。
全球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領域奠基人,首位將“學習”引入計算機視覺領域的科學家Alan Yuille,作主旨為“Vision as Bayesian Inference.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的演講;東京工業大學名譽教授、日本虛擬現實學會前會長Makoto.Sato教授,帶來了題為“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Artificial Reality”的主題報告;曾任微軟人工智能首席科學家和深度學習技術中心研究經理的鄧力教授分享了“From Modeling Speech/Language to Modeling Financial Markets”演講。首個商業級開源分布式深度學習庫Deeplearning 4j創始人Adam Gibson,作了主題為“The next Gen AI infrastructure for the public AI Cloud”演講。
主題演講之后,知名的AI企業CEO、創始人、科學家和教授等嘉賓參加了圓桌交流環節,交流分享了人工智能技術相關領域的前沿話題。圓桌會議由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胡郁先生主持。
上海寒武紀科技董事長羅韜,Ucloud首席執行官季昕華,歐洲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講席教授徐雷,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聯席總裁張強,北京主線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張天雷,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仿生視覺系統實驗室主任張曉林教授等7位嘉賓,圍繞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取得突破的背景下深度學習技術和及其學習整體發展之間的關系,芯片、計算機體系結構、操作系統的發展的趨勢,大腦智能形成的方法對研究人工智能技術的啟發,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發展視角中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三者的關系、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發展與政策創新等話題闡述了各自的看法。
在腦科學與智能科技高速發展的浪潮中,研究與應用應該達到協同發展。本次主題論壇承辦方負責人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長張旭院士表示,不斷探尋智能技術邊界,實現更多應用落地,培養更頂尖更優秀的智囊團隊是國家未來在腦科學與智能科技領域要努力的方向,讓AI技術和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相融合,讓腦與智能科技普惠世界,造福大眾。